南京街头一只只分类垃圾箱吸引了从事环保研究的海归教授赵先生的目光。随后保洁员的举动却把他惊呆了:“分类垃圾,怎么能装在一起运走呢?”记者调查发现,南京的分类垃圾箱不仅前期“不分类”,后期处理也是“大锅烩”。 扔 很多人“不知道哪些该回收” 在新街口大洋百货附近,记者看到,两个灰色的分类垃圾箱并排摆在一起,一个醒目地标着“可回收”,另一个则标着“不可回收”。虽然“可回收”垃圾箱上写着一行小字“金属、塑料、纸等”,但是里面却扔了不少香蕉皮、橘子皮,还有没吃完的煎饼等早点。“不可回收”垃圾箱上虽然写着“果皮、食物、皮屑等”,但是里面除了食物和果皮,也扔了不少塑料瓶和纸。 记者在这个垃圾箱边观察了一会,只有一个女学生模样的人,看了看箱上的说明,犹豫了一下,往“不可回收”箱里扔进了一只没吃完的汉堡。 一些市民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垃圾扔错箱,并不是故意的,只是对哪些“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有点搞不清。扔垃圾前,也想不到哪些“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 捡 分为可卖钱与不可卖钱 每天背着一个蛇皮袋,手里拿着一只用来分拣垃圾的钳子,拾荒者老张在南京新街口,可谓是保洁员眼中的“熟人”。 对于分类垃圾,老张有自己的一套判别标准。“什么叫‘可回收’?能卖钱的就是;什么是‘不可回收’?那肯定是不能卖钱的。”老张说,在他眼中,垃圾可分为两种:可卖钱的与不可卖钱的。能卖钱的垃圾,大家都会因为利益的驱使自觉地去回收,不需要政府的导向作用。而不能卖钱的垃圾,谁也不想多看一眼,直接送到垃圾中转站好了。 对于老张的垃圾分类法则,大学教授赵先生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表示,一些不可卖钱的垃圾当中,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可回收的,比如: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旧牙刷等。 运 “让我们分类装还不累死” 在新街口俞家巷巷口,记者遇到了正在往垃圾车上装垃圾的环卫工人王师傅。王师傅正在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箱垃圾倒进车里。 王师傅说,他在南京做环卫工人快0年了,倒垃圾从来就不分什么“可回收”、“不可回收”的。“什么分类不分类,要我们分类装,还不累死?” 在湖南路大街上,正在清运垃圾的刘师傅说,虽然马路上设置了分类垃圾箱,但是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实际效果跟之前的单体混装垃圾箱没啥区别。刘师傅介绍说,运送垃圾时,他们都将两个箱内的垃圾倒在一起,放上手推车,再运送到垃圾中转站。 埋 混在一起压然后一起埋 在新街口最高档的居民小区之一金鼎湾旁边,有一个垃圾中转站。记者在那里看到,运来的一车车垃圾没有进行任何分类,都向压缩机的装斗里倾倒。一个操作工人启动按钮,斗里的各种垃圾便进入了压缩机。在一堆压缩过的垃圾里,记者可以清晰看到纸和塑料瓶等可回收的垃圾。 “这个机器挺贵,一台听说要几十万元呢!”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垃圾车都会将这些压缩好的垃圾集中运往垃圾填埋场,这些经过压缩的混合垃圾都被埋在地下。 海归教授 垃圾分类,我们被落下很远 赵先生告诉记者,他在纽约工作生活时,发现当地居民对什么样的垃圾是可回收的,什么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十分清楚。 赵先生还表示,对于垃圾分类处理,国外是有法律来规范的。比如,纽约市环卫局明确规定:两类垃圾是“法律规定”要回收处理:一是瓶罐金属类,二是杂志与纸类。前者包括塑料瓶、铁罐、铝制品,后者包括纸袋、纸盒、杂志,而色拉盒、奶酪杯、纸巾等都不能回收。收垃圾的时间,纽约市环卫局也有明确规定,若在非规定时间内丢垃圾,或是没有做好垃圾分类,环卫局都能开出上百元的罚单。正因为有了法律法规作保障,一般的纽约市民都能自觉做好垃圾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