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出台有效的国家标准,是保护消费者和企业利益最重要的手段。 继“三聚氰胺”之后,又一个拗口的化学名词被人们记住了“双酚A”。前者是关于奶粉,后者则涉及到奶瓶。将“双酚A”推上风口浪尖的,是近日来自欧盟方面的一纸生产禁令。欧盟认为,“双酚A”在加热时能析出到食物和饮料当中,它可能扰乱人体代谢过程,对婴儿发育、免疫力有影响,甚至致癌。 基于此,欧盟从0年月日起全面禁止企业生产含“双酚A”的塑料奶瓶,6月起禁止任何“双酚A”塑料奶瓶进口到成员国。 一直以来,塑料奶瓶中含有“双酚A”是否有害?该不该禁止?是国内奶瓶生产消费行业争执的焦点问题。欧盟禁令的出台更是将这一争议推向了高潮。 “双酚A”震波 欧盟在“禁用"双酚A"”的报告中指出,“如果含有“双酚A”的容器经过高温加热,少量“双酚A”能从容器中释放出来,游离到它们所携带的食物中。” 英国国家儿童生育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贝兰达·菲普斯对此补充解释到:“虽然"双酚A"类似于雌激素,但是没有雌激素的积极作用,它会打乱内分泌系统。” 事实上,欧盟并不是第一个对“双酚A”亮起“红牌”的市场。早在008年,加拿大即成为世界第一个宣布在所有食品包装和容器(包括奶瓶)上禁用“双酚A”的国家;00年7月日,澳大利亚也开始逐渐淘汰含“双酚A”的婴儿奶瓶;之后,美国多个州和大型零售商,包括沃尔玛在内采取了同样的步骤。 尽管对“双酚A”的负面影响存在共识,但是关于究竟一次性摄入多少“双酚A”是危险的、该物质在人体内会否累积、累积到什么程度会有危害、产品加热到什么程度会释放等,目前还“缺乏有力的数据论证”。 “"双酚A"可否用于塑料奶瓶,国内目前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国内奶瓶生产销售市场的混乱,一直以来各家企业对于其产品是否含有“双酚A”、含有多少含混其辞,包装标注亦语焉不详。 尽管如此,受欧盟禁令的影响,国内消费者关于“双酚A”的关注度和热议度已经非常高涨。 “我们最近接到很多关于奶瓶"双酚A"事件的咨询。”婴儿用品品牌贝亲热线的一位客服告诉记者。她称,之前她需要向顾客详细解释“双酚A”材质和其他材质的区别,而现在很多顾客则会径直要求购买玻璃奶瓶或其他材质的塑料奶瓶。 在国内最大购平台淘宝网上,“双酚A”三个字已经成了购买搜索上的一个“热词”。只要键入“奶瓶”二字,立刻就有“不含双酚A”的选项供作参考。 厂商的“马虎眼” 目前国内奶瓶年销售额约6亿~7亿元,其中塑料奶瓶占了八成市场份额。[][][]
|